Page 91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91

第三章  计算机教育



                 标准 4:工程导论。
                 导论课程通常是最早的必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产品、过程和
             系统建造中工程实践所需的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大致勾

             勒出一个工程师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如何应用学科知识来完成这些任务。导论课程
             的目的是通过相关核心工程学科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为学生实
             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育理念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能力发展提供一个较早
             的起步。

                 标准 5:设计实现的经验。
                 设计实现的经验是指以新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为中心的一系列工程活动。设计
             实现的经验按规模、复杂度和培养顺序,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其结构和
             顺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规模、复杂度逐步

             递增,这些都有要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因此,与课外科技活动不同,这一系列的
             工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不像是兴趣小组以自愿为原则。认识到这样
             的高度,实训环节的安排便有据可查,不是可有可无、可参加可不参加了。通过
             设计的项目实训,能够强化学生对产品、过程和系统开发的了解,更深入地理解

             学科知识。
                 当然,实践的项目最好来自产业第一线,因为来自一线的项目,包含有更多
             的实际信息,如管理、市场、顾客沟通和服务、成本、融资、团队合作等,是企
             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技术之外的

             素质也得到提升。校企合作实施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必须开发和利用足够多的项目,才能保证大量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除了“真
             刀真枪”的实战项目外,也可以采用一些企业做过的项目、学生自选的有意义的
             项目、有社会和市场价值的项目或其他来源的项目来设计一系列的工程活动,让

             学生在“做中学”。
                 标准 6:工程实践场所。
                 工程实践场所即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空间,如教室、演讲厅、研讨室、实践
             和实验场所等,这里提出的是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标准,要求能够做到支持和鼓

             励学生通过动手学习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学习学科知识和社会学习。
             也就是说,在实践场所和实验室内,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动手学习,也可以相互学
             习、进行团队协作。新的实践场所的创建或现有实验室的改造,应该以满足这一



                                                                                  ·79·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