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P. 109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及建设




             显性需求、更多地挖掘隐性需求、更广地传播特定知识,进一步发挥档案价值的
             有效性。



                              第二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




                 一、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相关内容

                 (一)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1. 促使档案利用方式转变

                 通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存,实现对档案内容的“拷贝”,使其内容传
             播,不再受限于纸质载体。通过网络化设施,实现档案数字化副本的实时查阅与
             异地利用,使档案资源利用不再受限于某一时空。在拓展档案使用范围同时,使

             档案不再受困于“信息孤岛”之中,使档案走出“深阁”,让更多的人认识档案,
             了解档案内涵。档案部门通过制定档案开放规章,将适宜开放的纸质档案经数字
             化后上传至网络,通过网上展览、虚拟展厅、档案公布等形式向公众开放,在探

             索档案利用方式转变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社会记忆。
                 2. 延长纸质档案保存年限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中,绝大多数是以纸张作为载体,通过字迹

             记录信息内容的纸质档案,受到纸张使用寿命、字迹耐久度因素的影响,这些档
             案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档案原件会出现纸张老化、变形,字迹褪变、模糊等情
             况。在保存过程中,纸质档案还会面临受潮、虫蛀或使用不当等外部因素带来损

             伤的风险,且这类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会使纸质档案记录的信息丢失,失去使
             用价值。档案部门在利用物理手段对纸质档案进行修护,延长其保存年限的同时,

             也可以换种思路,以数字化手段,制作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通过对数字化副
             本的利用,减少甚至代替纸质档案的使用,从而减少纸质档案在调阅过程中原件
             受损与遗失情况的发生,延长档案原件的保存年限。另外,较早地将纸质档案内
             容转换为数字图像,可以保留纸质档案较新时的影像,通过多介质或异地保存的

             方式实现档案内容的备份、容灾。再者,对于一部分老化破损的纸质档案,也可
             以对其数字图像进行修复,使档案内容恢复可读性与可懂度。



                                                                                  ·99·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