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182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上述酶抑制率法的应用就是采用水剂酶试剂,而这种试剂
             对保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酶也非常容易失去活性。实际的速测时,酶试剂的使
             用量较少,大多数酶试剂都会在少量的取用之后被搁置一旁,如果酶试剂的搁置时间
             较长,则其速测效果就难以保证,同时也会造成酶试剂的不必要浪费。

                 (二)假阳性检测情况较为严重
                 农残速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所检测的某些样本味道偏辛辣或者颜色较重,比如
             蒜、葱、姜、韭菜、辣椒、红椒、番茄、胡萝卜等,使用常规速测方式,会对速测的
             酶抑制率产生影响,导致酶抑制率超标的现象,而这种酶抑制率超标的现象,通过气

             相色谱仪等设备速测难以验证其真正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真正的阳性结果,而是
             由于这些蔬菜的特殊性而产生的假阳性反应,一旦这种假阳性反应产生,则会导致许
             多速测人员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速测人员水平较低

                 就目前而言,农残速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差,很大
             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残速测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而非专职速测人员,而兼职速测
             人员存在较为频繁的岗位轮换现象,因而许多速测人员刚刚熟悉了速测工作就被调职,

             而新上岗的速测人员并不一定在速测技术与速测仪器的应用方面十分熟练,就有可能
             对速测结果造成影响。另外,部分兼职速测人员并不具备职业道德,由于不需要承担
             相应责任,且速测结果难以核实,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想着如何提高速测效率,而
             非速测的准确性,并不按照规范而严谨的速测方法进行检测,进一步对速测结果造成
             影响。


                 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农残速测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农残速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 针对假阳性速测问题
                 针对假阳性速测结果就其成因进行分析,产生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酶抑制
             率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样本与实际产生了次生物质,影响速测结果的真实性与精确
             性;二是对果蔬样本进行提取时,果蔬的本色对色谱分析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需要采用固定化酶的速测方式,以排除底色的影响,如果依旧存在假阳性问题,
             则对其产生的次生物质进行分析,明确其具体物质,使用掩蔽剂进行处理,抑制次生
             物质对酶的影响,以确保速测的精准性,减少假阳性问题的产生。
                 另外,速测设备的应用具有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目前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

             38 种,限制性使用的农药为 20 种,速测设备检测的元素包括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
             物质,能够显示出其是否超标,但并不能够显示其元素与物质的含量值,以及究竟哪


             • 168 •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