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72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二)食用农产品冷链物流薄弱
中国食用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晚,一是冷链技术单一、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低,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法保障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环境,易造成品质劣变。
二是冷链物流相对覆盖率较低,全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覆盖率分别仅达到 5%,
15%,23%,且存在区域、环节分布不平衡。三是缺乏专业型、综合型的冷链物流中心,
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冷冻冷藏设施不足,冷
链物流技术落后,造成不少产品在生产、屠宰环节实施冷链处理,在运输销售环节却
出现“断链”,造成腐败损耗,严重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不完善
中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刚起步,一是缺乏统一的追溯标准规范,对追溯标识、
信息记录和交换等没有一致要求,尚未建立全流程的追溯数据库。二是缺乏全国层面
的顶层设计,一些省市、部门开展了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但局限于一定的食品品种、
环节和区域,造成追溯体系呈现“碎片化”建设状态,既不利于统一监管,也造成重
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对追溯数据信息未能共享,未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
(四)检验检测能力相对滞后
一是相较普通食品检验,鲜活的食用农产品检测时限要求短,且其中农残、兽残
等有害物质含量较低,对检验、快检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不少批发市场的产品
自检体系不健全,专业检测人员少,业务水平不高,检测设备简陋落后,检验能力较
为薄弱,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二是大多数省市对抽检品种、项目、
频率没有统一标准,部分市场易选择检测成本低的项目,而不考虑风险大小。三是检
验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存在重复检验,也不利于有效发挥数据价值和效益。
(五)缺乏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
部分市场主办方、经营者虽然认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但对如何加强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发挥自身作用认识模糊,且对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知晓和理解较为滞
后。监管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并掌握各种食品安全信息、检验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虽
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公布、食品安全警示发布等工作,但与市场缺乏针对性信息反馈
渠道,影响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作用发挥。
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建议
(一)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1. 统一冷链物流企业的政策标准
近年来,能够与我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的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多较
低,大量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并与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合作运输,从而获取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