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27
第一章 教育理论
利的心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以求短、平、快地获得科研成果,从而在学校科研
工作的考核中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否则,完不成学校的科研项目等任务,就会
受到现有科研评价制度的惩罚,如奖金减少、职称评审受阻、干部提拔滞后等。
而这样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总是会让一些教育研究者疲于应付学校的考核,导致
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理想的制度设计应该具有筛选和激励的
功能,对能者、多劳者进行奖励,而对于懒惰、懈怠者有相应的处罚。
(四)学术研究的文化培育
学术文化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科研中所形成的精神追求、道德标准、价值取
向和行为规范。是以学术为志业还是追求名利?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还是
以增加论文 GDP 为驱动?学术文化是中小学教师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它是一
种内隐力量,激励着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学术梦想而奋斗。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
育研究的文化构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营造“学术至上”的文化氛围。中
小学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从校领导到基层教师,要在全校营造既
重视教学又重视科研的良好生态文化氛围,要让“学术至上”成为一种教育新常
态,让学术研究成为一种光荣的任务。其二,走进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从教育
研究的本质出发,研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者应该与
研究对象保持十分“亲密地接触”,就像质性研究中的田野考察、深度访谈等一
样,要求研究者能够亲临现场,与研究对象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接
地气”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使研究建立在扎实的
现实基础之上,才能在观照现实的过程中反思理论的适切性。其三,教育研究
中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真诚赞美、平等对话、自由交流,而
不是“文人相轻”,只有秉持这样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才能实现学术共同体利益
最大化。
总之,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教育制度、教育
文化、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之间,形成以“学术至上”为链接、以实践问题
为旨归、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术文化为引领的循环机制,
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行动派相互合作交流中,构建教育研究的学术共同
体,一起努力推动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