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4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第三节  高校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缺乏因材施教理念的弹性设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进行选课,以此形成教学计划。
            除一些基础公共课程属于必修科目以外,其他专业性课程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主

            决定。每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学分,学生最终毕业的标准,就是完成所选学科的
            规定教学任务,是获得规定数量的学分。因此,学分制教学计划具有很强针对性
            和个性化。针对此类教学计划,相应的管理体制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充分

            的释放学生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自主性。而现阶段,中国高校学制规定和教学
            计划太过统一,缺乏弹性。
                学分制中,部分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和社会共同价值观的课程
            是统一由学校安排的,属于必修课。其他由学生自主选择且专业性强的课程,属

            于选修课程。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带有一定的“刚性”,而选修课则是由学
            生自主安排,带有一定的“柔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应有的功效,实现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目标。除此之外,高校学生专业选择是弹性的,

            通过选修专业课,学生来进行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相同的课程,在
            不同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相同。所以,专业口径的宽窄有别,使得专
            业选择的弹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学习时限的弹性。大学与高中不同,学生可以自
            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大部分的学习任务都是在课下完成。课程体系的不

            同,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也相对较大。学生可以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进度。对于教学计划的支撑条件也需要具有弹性,
            这种弹性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现阶段,中国高校教学管理仍然是以刚性管理为主。在高考选报志愿时,学
            生填写平行志愿,高校根据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考生对于入学方式和志愿最
            终的确定都没有选择权;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所有档案的管理都是由学校

            统一进行。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中国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太过死板和集中,缺乏弹性。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少高校开始引入柔性的教学管理机制,
            但是引入力度和应用力度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所谓“刚柔并重”的教学管理



            38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