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My FlipBook
P. 123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工作执行指明方向,确保从业人员在相关规范约束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单位内部审

            计监察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二)成立内控审计小组
                 内部控制审计的涉及领域广泛,牵扯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流程,要按照内部控制

            审计流程,成立专门的内控审计小组,认真做好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实践中,要结
            合单位整体经营情况、业务特点与发展需要,加强内控审计部门及岗位设置,合理安排审
            计从业人员,保证分工明确,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做好被审计单位与部门的摸底工作,

            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组织规范与制度建设情况。为保证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情况的
            更好了解,要将风险作为基本导向,正确梳理经济活动执行流程,以此为基础对内部控制
            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等进行明确,逐步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以内控

            审计小组为执行载体,做好充足的审计准备工作,详细编制、层层落实审计通知书,要求
            被审计对象限期提供相应的资料内容,并承诺所提供的资料信息真实完整。

                 (三)严格规范审计执行流程
                 为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准确落地,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行政事业单位应认
            真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政策文件,认真遵循相关政策标准,合理划分内

            控审计范围,坚持以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两个层面开展审计工作。一方
            面,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从全局管理视角出发,严格审查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与运行

            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其中要全面覆盖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保
            证审计工作深入渗透至组织架构、议事决策、岗位设置、权力制衡等活动领域中。针对单
            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审计监管,要重点查看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实际执行情况,准确掌握相关

            控制活动的规划与运行情况;在信息沟通交流中,要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及时有效性,财
            务报表要切合实际,不得存在虚假情况;风险评估审计中要从风险识别入手,通过对各类
            风险展开有效的识别、排查、分析与应对,及时消除各类潜在风险。在内部控制审计建设

            初期环节,要对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并结合政策与环
            境变化,管理发展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该审计工作主要
            指对单位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情况展开客观审查与评估,可通过对内部控制汇总某项业务

            活动、某个要素等展开审计监督,具体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
            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加强对单位重点业务的关注。在实践中,内部控制

            审计要充分考虑业务活动特点、管理层要求、纪检巡察审计问题发现、内部控制优化等实
            际工作需要,准确找出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期间存在的弊端问题,进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
            有效改进,必要时可尝试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审计、财务审计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审计

            协同管理模式,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系统化管控。
                 (四)科学选择审计程序与方法

                 在审计程序环节,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内控审计执行标准,持续优化内控审计程序设
         114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