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My FlipBook
P. 139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出可采用信贷的方式来供应资金。但是,财政分配中的信用形式,只是财政分配的补充形
式,而且根据国家经济实力的情况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它不能决定财政分配无偿性这一
重要特征。
财政的上述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国家主体性是财政的基本特征;依
据国家权力是关键特征,它保证了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
财政分配的强制性和无偿性,而强制性和无偿性特征又是国家主体特征更为鲜明和完善的
条件。
5. 财政资源配置的集中性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有限的资源,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都重视的问题,
在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由于生产水平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社会资源的配
置,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十分分散,国家集中配置的部分,也主要是满足军政
费用的需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使
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空前重视,资源配置的理论首先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产生、形成、
发展。我国提及资源配置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讲究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
在党的十四大。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此资源配置问题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模式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资源配置理论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国家资
源配置的方式,历来都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财政通常又是国家资源配置的主
要手段。但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的国家中,财政资源配置都是由国家从全局出发,保证国
家公共需要,统一集中进行的,财政配置资源的集中性是财政的一个重要特征。
6. 财政调控的宏观性
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财政资源配置也主要是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
这就决定了财政调控着眼于国家全局、社会领域,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
组成部分。尽管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财政对社会经济调控的内容、范围、
力度不同,但是财政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控,都是按国家政府的意志依据国家政策法规进
行的,属于宏观调控范围,所以财政调控具有宏观性特征。
(四)财政的阶级性和行使财政权力的特性
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观点。有的学者并不赞成这种观点,
他们认为国家是管理社会的机构,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凌驾于社会之上为全体公民服务,因
而不具有阶级性,只具有社会公共性。很明显,这是掩盖社会阶级矛盾的观点。尽管不同
性质的国家都具有管理社会的职能,但它同时也具有统治职能,这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
定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服务、为国家职能服务的财政,不仅具有社会公共性,而且也必
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