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My FlipBook
P. 147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由于政府预算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态,因而可以通过政府预算收

            支规模的变动及平衡状态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乃至国民经济的综
            合平衡。由各级预算安排的收支总量分别构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一部分,因此,预算
            收支对比关系可以直接调节总供需的对比关系。预算制度调控着财政收入、支出及其差额,

            进而调节总需求流量,引导经济沿着财政政策目标的要求运行。
                 政府预算可以两种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赤字预算和盈余预算。赤字预算是在有效
            需求不足时,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盈余预算是在

            总需求膨胀时,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抑制总需求,体现的是一种紧缩性财政政策。
                 2. 公共收入政策工具
                 公共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指税收工具和公债工具。

                 (1)税收
                 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最广泛地调节作用,是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税收可以调

            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可以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
            实现社会公平。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总供求,一般会经历两个过程,在
            经济出现波动初期,政府会先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政府就会通过

            改变原有税制、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办法来解决。
                 税制。税制对国家经济总量特别是国民经济结构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总供给和总需

            求的平衡状况。不同的税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时,政府通过实施复
            合税制,改变税收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
                 税种。大部分税种的设置既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又是为了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每一

            类税的设置都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和发挥作用的范围,但都不外乎这两点。因此,政府可以
            通过合理设置税种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税率。税率的高低,关系到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宏观税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起作用,

            微观税率对经济结构调节起作用。一般来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都会引致社会总需求增
            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因此,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
            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可以弥补税收工具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的缺陷,从而有利于社会
            经济效益的提高,配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但优惠应有利润上缴。国有企业利润上

            缴是国有资产收益上缴的重要形式。它作为财政政策工具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独有
            的工具,通过利润上缴基数和比例的变动,也可产生与税率变动大致相同的宏观经济效应。
            利润上缴一方面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影响财政支出的变动;另一方面,又关系企

            业的利润水平和工人工资高低,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和私人消费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国民
            收入的产出,进而影响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润

            上缴指标,提高企业留利水平,增强企业再投资欲望,提高私人消费水平,达到刺激有效
         138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